個人私下的情緒和工作上的情緒,有可能公私分明嗎?
事實上,情緒要能公私分明,「演戲」的確是其中的關鍵,因為管理心理學家發現,一個出色的員工,一定是個出色的演員。
每一份工作,除了工作職掌外,也都包含著一份「情緒腳本」。所謂的情緒腳本,指的是要能稱職的做好這工作所需擁有的情緒特質及能力(也就是所需之工作EQ)。例如銀行行員應笑容親切,樂于服務;業務人員則需積極主動,樂觀開朗;而高階主管必得冷靜沉著,溫和愉悅等。因此一個人是否表現稱職,跟他是否如約依照情緒腳本演出極為有關(只要想一想,一個兇巴巴的銀行行員就算再怎幺能干,也令人倒盡胃口,不是嗎?)。
自許盡職的你我,為了要能夠成功地演出工作情緒腳本,有時就必須約束所謂的「真實自我」(內心真正的感受),而發揮表演技巧,將我們的「表演自我」(視情 況所需,調整而得的最佳身心狀態)請出來。這個轉化變臉的神奇技巧,乍看之下好似太過委屈自己,連自己真實的情緒都得否認,這不是太慘無人性了嗎?而且, 又要裝模作樣地表演起來,這好似太虛偽了些,對吧?
嗯,其實不然。情緒表演不但不虛偽做作,反而是最真實的情緒解套技巧。
研究情緒的心理學家們發現,情緒不只是大腦中的活動,事實上,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會接收及傳送情緒,也就是說,情緒也在肌肉中。所以當我們牽動臉部及身體的 肌肉,表演出各種不同的情緒狀態時,就能成功地將訊號傳回大腦,而誘發出真實的情緒感覺。所以,我們不僅會因為感到開心而大笑,也能藉著大笑而感到開心。
電視影集「艾莉的異想世界」中的怪胎約翰,每次遇到不快,就使用「微笑治療法」,開始裂嘴 微笑,道理就在這兒。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!先假裝,假裝夠了就會弄假成真啦!
至于那些皮笑肉不笑的失敗演出,其原因不是因為方式不對,而是演技太差之故。一起來跟演技指導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(K. Stanislavski)學學其中訣竅吧:
「如果演員想感動人,不能只靠裝模作樣,必須學著以意念指揮生理機能,藉著回憶過去的經驗,以動作、表情及姿勢來模仿情緒,才能駕馭自己的情緒?!?/p>
有一個有趣的實驗就發現,演員因要求而表現出的情緒,和發自內心的情緒狀態,在生理反應的各項紀錄上(如心跳、血壓、膚電反應等),是完全相同毫無差別 的!因此比賽前有些忐忑,與其繼續緊張,不如大伙圍起來,大吼加油助陣,吼著吼著,立刻覺得信心十足,勇猛無敵了起來。這下你可該相信,只要訓練有素,成 功的表演是最佳的情緒解套方案。
所以,下次當你發現真實的自我情緒低落時,別忘了要立刻發揮超高的演技,轉變成表演的自我,只要你能完全專注,全「身」投入,真實的優質工作情緒就會出現,走出情緒陰霾的你,就會是職場上最亮麗出色的好員工